今日女报融媒体中心记者独“家”报道:舌尖心上,家“湘”味道(6)
时间:2019-02-18 10:40:36 来源:[db:来源] 作者:[db:作者] 点击:
本文摘要:在我家的年夜饭桌上,素菜最当红。尽管香菜牛肉、梅菜扣肉、红烧猪蹄应有尽有,但大家眼里盯着的,却是桌子中间的火锅小火慢煨了好几个小时的羊肉萝卜汤正咕嘟咕嘟地冒泡,只等将嫩生生、水汪汪的蔬菜放进去烫一烫

在我家的年夜饭桌上,素菜最当红。尽管香菜牛肉、梅菜扣肉、红烧猪蹄应有尽有,但大家眼里盯着的,却是桌子中间的火锅——小火慢煨了好几个小时的羊肉萝卜汤正咕嘟咕嘟地冒泡,只等将嫩生生、水汪汪的蔬菜放进去烫一烫,那滋味!几乎等不到彻底熟透,菜叶儿便都没剩一片。一顿饭下来,羊肉还孤单寂寞地留在火锅里,变成了蔬菜们的陪衬。

作为宁乡人,虽说这年夜饭走养生路线颇有点不寻常,但我家里人还是绕不过辣椒。肥厚的辣椒丢到炉子里来个“火浴”,随后放入冷水,撕去焦黑的皮,控干水分,加蒜蓉、生抽、味精,浇上“浸菜(即泡菜)”坛里的酸水——“好辣!好吃!”小孩子们一边喊辣一边不停筷子,这大概算是“辣不怕”的湖南人家中的一道“景观”了。

在爷爷欧锡巍的描述里,从前条件艰苦,家里孩子又多,餐桌上翻来覆去出现的便是萝卜白菜,只有等到过年杀了年猪,大家才能享受肉的滋味,“而这一整年都只会杀这一头猪”。

“一放学,你爸爸就会带着你大姐她们几个到田里割猪草。”爷爷说,那时候的猪和鸡都十分珍贵,要殷勤饲养,小孩也要帮忙,“过年吃不完的猪肉就做成腊肉,等到之后过节,或有客人才会再拿出来”。

都说“每逢佳节胖三斤”,但在我家,不知是因为素淡的青菜养育了一代人,还是家人真的就爱上了养生,青菜从最初的“配角”,俨然已成为餐桌上不可取代的“主角”。2018年开春,看到晚辈们如此喜欢青菜,大伯和大伯母特意在房子边又开辟了一块菜地,时不时就给孩子们捎青菜去吃。

今年过年的餐桌上,不仅有青菜,还有野菜。“菜园里的地菜都被我挖干净了。”大伯母张瑞英在除夕夜的前一天,拿了小锄头,提着篮子,把刚冒头的地菜都收了起来。地菜,学名“荠菜”,味甘、性凉,民间有“春吃地菜赛仙丹”的说法,每年的“三月三”,当地人家都要用地菜煮鸡蛋吃。

年后,大伯菜园里的青菜随着家中年轻人外出的脚步,跋涉到了不同的城市。清炒、烧汤、凉拌、烫火锅……过年时没有吃够的质朴味道,牵连着亲人的思念,变得浓郁又绵长。

融媒体中心记者罗雅洁,来自温暖的海南。她扛住了长沙“变天如变脸”的随机性气候,扛住了火辣辣的小龙虾,顽强地活成了“灵魂湖南人”。这个年,她给我们带来了来自她家乡的美味线报:真的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海南!

这个年,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海南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罗雅洁

我们海南人,对吃鸡情有独钟——可以说,在海南,没有一只鸡能逃过被白斩、被炭烧、被盐焗,或者和猪肚“相亲”、在椰子水里“游泳”的宿命。我们元宵节可以不吃汤圆,但要吃鸡;端午节可以不吃粽子,但要吃鸡;中秋节可以不吃月饼,但要吃鸡;金榜题名要吃鸡,升职加薪要吃鸡……每只生在海南的鸡都在瑟瑟发抖,因为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海南。

而一只鸡的“鸡生巅峰”,莫过于在春节这样隆重的日子里被做成白斩鸡。而海南人还有一个执念:鸡的生命不能在菜市场消失,在家里杀鸡也是重要的春节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