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是中国传统“情人节” 你计划赏灯约会吗?(2)
时间:2019-02-21 18:39:01 来源:[db:来源] 作者:[db:作者] 点击:
本文摘要:个别时候,元宵赏灯都有可能提前。《宣和遗事》记载,宋徽宗宣和五年时,从腊月初一日直点灯到宣和六年正月十五日夜。为甚从腊月放灯?盖恐正月十五日阴雨,有妨行乐,故谓之预赏元宵。 大词人辛弃疾大概也逛过当时

个别时候,元宵赏灯都有可能提前。《宣和遗事》记载,宋徽宗宣和五年时,“从腊月初一日直点灯到宣和六年正月十五日夜。为甚从腊月放灯?盖恐正月十五日阴雨,有妨行乐,故谓之预赏元宵。”

大词人辛弃疾大概也逛过当时的夜市,所以才在文中感叹:“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形象地说明了宋朝灯节花灯数量之多。

猜灯谜随着花灯的繁盛而兴起。人们把写满谜语的纸条贴在花灯上,谁猜中了都能得到小奖励。在娱乐活动缺乏的古代,这样的益智小游戏出现没多久就风行起来,至今还颇受喜爱。

明清以来,元宵节花灯没有太多新鲜之处,但后来却增加了舞狮、跑旱船、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别有一番新意。

元宵节

资料图。张斌摄

这才是中国古代版“情人节”

除了热闹的活动和各种表演,元宵节还有一个挺特别的“功能”,后来也因此被人唤作是中国古代实质意义上的情人节。

民俗学专家萧放解释,有这个叫法,是因为元宵节是古代难得的两性可以接触的时间。

元宵节的狂欢,给了深闺女子晚上出游的机会。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宋代,她们依然能到街市去观赏花灯,尽兴游玩,即便深夜不归,旁人也不会多加苛责。

由此,年轻男女有了互相结识的机会,一见钟情的例子多得很;有些原本便是有情人,只不过借着元宵节来约个会。

大文人欧阳修写过一首《生查子·元夕》,流传至今:“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好不容易出来观灯,女子们往往会费尽心思把自己打扮得十分漂亮。可惜的是,灯会上人来人往,欢声笑语中如果一时忘情,遗落首饰是比较常见的了。

元宵节

资料图。申冉摄

所以,古人记载“至夜阑则有持小灯照路拾遗者,谓之‘扫街’。遗钿堕珥,往往得之。”大概是很真切的描摹了。

那些与吃有关的往事

除了玩乐放松以外,中国人过节,似乎总要跟“吃”扯上点关系: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更不要说顺口溜似的“冬至饺子夏至面,三伏烙饼炒鸡蛋”……人人都能说上几句。

元宵节依然如此,汤圆就是这个节日的标配食品。

南宋时期,人们也吃汤圆,只不过管它叫“浮圆子”,取起煮熟后浮于水面之意,南宋词人史浩在《粉蝶儿·咏圆子》中记下此景:“火方然,汤初滚、尽浮锅面。”

按古籍记载来看,“浮圆子”的味道应该不差: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满口香甜,饶有趣味。